美术与设计学院肇始于1972年,2016年成立美术与设计学院。历经五十余载深耕,已发展为湖南省美术与设计教育的中坚力量。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3个本科专业,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设计学被纳入博士点建设序列,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120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人,博导2人,硕导23人,博士19人(含在读),俄籍教师1人。教师中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人才称号15人次;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等专家5人。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等职务27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坚实支撑。
党建领航,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笔,绘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新画卷。构建党建引领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协同体系,推动党政工作同频共振,凝聚育人合力。依托多元平台,深入开展革命历史、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涌现出一批省级、校级先进典型。学院在“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中荣获优秀团队称号,受到团中央表彰,“艺心艺意”志愿服务实践团队荣获湖南省“三下乡”重点团队,学院创新育人模式,挖掘屈原求索精神、岳阳楼“先忧后乐”等地域文化资源,厚植家国情怀,构建“五维融合”美育育人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湖南等媒体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新时代高校美育“五维融合”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聚焦特色,赋能专业发展
优势整合,凸显地方特色。学院深度整合美术与设计专业优势资源,立足岳阳地域文化,将忧乐精神、屈原文化、岳州窑文化及红色资源融入教学与创作中,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专业方向,既丰富教学内涵,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俄罗斯、韩国等院校开展师生互访、交换生项目,提升国际化视野;深化产教融合,携手 “阿里云”等科技企业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理念,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有机融合。

(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 “阿云云工开物x ArtLab AIGC入门与实践”工作坊)
艺科交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探索艺科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依托学校理工背景,以“艺科交融、三创协同”理念为指引,探索“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聚焦地方优秀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凸显专业特色。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将前沿科技知识融入美术与设计教学中。通过艺科交叉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的“国瓷”智慧教学案例获首届省级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案例认定,充分展示了学院在艺科交融方面的探索成果。通过艺科交融,学院培养的学生兼具扎实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前沿科技应用技能,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美术与设计人才。

(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数智时代设计学学科发展高质量发展”论坛)
协同创新,激活教育动能
学院以“创意、创新、创业”为育人核心,构建“知识筑基-精神铸魂-能力赋能”三维驱动的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与创业教育,将“三创”理念深度融入专业教育全链条。
课程教学:培育“创意”思维。为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美术与设计人才,学院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聚焦“创意”思维培养。将创意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开设《图形创意》《设计思维表达》等特色课程,以夯实创意思维根基。同时设立专项经费,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6年来,8位教师斩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形成“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邀请行业名师讲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其创意表达与逻辑思辨能力,助力学生形成兼具效率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核心竞争力。

(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体验地方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学科竞赛:绽放“创新”能力。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实践育人核心载体,依托工作室教学平台,构建覆盖三大专业的 “教、学、练、战” 一体化培养体系,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强化教师、师生、生生协同联动,全面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实践创新能力。学院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竞赛平台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技能赛到“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综合创新赛的递进式竞赛矩阵,将美术与设计理念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果。近年来,学院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学生累计斩获国家级及省级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达70余项。以赛促学的育人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创新活力,更彰显了学院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岳州窑的5G时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创业教育:呈现“创业”精神。学院以创业为抓手,将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长效育人机制。通过“认知创业→模拟创业→跟随创业→自主创业”四维递进的培养路径,打造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二元融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系统掌握创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由行业精英、专业教师构成的专兼结合导师团队,实现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创业指导的有机统一。同时推出“零投入,后结算”等扶持政策,为学生创业实践保驾护航。其中,“格物艺趣”创业项目依托岳阳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聚焦旅游纪念品开发与文化创意设计,9年来,已成功孵化130余款创业产品,成为学院创业教育的典范。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究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服务地方,彰显育人担当
立足地方,对接需求。学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紧扣湖南“三高四新”和岳阳“1+3+X”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动态优化专业布局。通过深入调研地方文化产业、设计行业需求,开设环洞庭湖景观设计、乡村振兴设计、岳阳旅游文化设计等特色课程,将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培养适配文旅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美术与设计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产教融合,助力发展。产教融合,助力发展。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与地方企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依托“湖南省岳州窑文化研究基地”“环洞庭湖可持续设计”等11个产学研基地,聚焦科研攻关与技术难题破解,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立足环洞庭湖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助力岳阳旅游文化品牌升级。鼓励师生围绕地方发展需求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与舆情分析。近年来,学院进校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7项成果获省市级领导批示或应用,3位教师咨询报告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及行业标准,实现专业优势向社会服务效能的转化,彰显了学院服务地方的社会责任与育人担当。
面向未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将依托“理工”学科优势,以“艺科交融、产教融合”为引擎,持续推进专业转型。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美术与设计人才。